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名句 >> 内容

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时间:2021-08-11 07:40:34 点击: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孔子家语·在厄》)【原文·语境】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
【名句·出处】
    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孔子家语·在厄》)
【原文·语境】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孔子家语·在厄》节选
【释义·点评】
    接受别人施舍的人常常会畏惧别人,给予别人恩惠的人常常会瞧不起别人。
    曾子引用的“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这句当时的俗语,是来自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指的多数情况下是这样。
    “畏人”是害怕见人的意思。一是怕见施舍的人,觉得受人施舍当下却无以为报,难为情;二是怕见周围认识的人,觉得自己混到了受人施舍的地步,没面子、没尊严。而“与人者”的心态就不同了,自我感觉财大气粗,面对受施者难免就会显出优越感来。“骄人”也可从两方面看,一是觉得同样是人怎么就混到受人施舍的地步了呢,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另一种就是从心眼里看不起受施者,显出居高临下的姿态来。
    上述这些心态,均属人之常情。
    从“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我们可以受到启示:为了不做“畏人”者,就应该自强自立,不做受施者;而作为“与人者”,也应该照顾受施者的尊严,不要以“救世主”的姿态“骄人”。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