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名句 >> 内容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时间:2018-01-26 07:36:23 点击: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原文·语境】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凌弱党强,以植后利...

 

【名句·出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原文·语境】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凌弱党强,以植后利。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节选

【释义·点评】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刘毅认为曹魏立九品中正制,是权宜之计,并没有选拔出人才,却有八种弊端,于是上疏请求改正。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就是这份奏疏中的话。意思是说,这种选人制度造成了上品官员没有出身于寒门也就是社会下层的人才,而低品官员却没有豪门势族的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中的“寒门”,指贫寒微贱的家庭;“势族”指有权势的家族。“势族”后世在引用时也有作“世族”或“士族”的。“世族”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与“势族”的意思基本相同。由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直指九品中正制造成用人不公的弊端,所以在谈到魏晋选人用人制度时,多被援引。
    牛建强《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制度最初还注意品状,后来因豪族控制,沦为他们垄断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
    杨亮《一个私人博物馆的文化担当》
    到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行之既久,大小中正都为世家大族所把持,品评人物的标准不是德才,而是门第的高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贝汇全《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
    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被按门第区别,豪门士族控制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