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黄石授书(圯桥书、圯下兵法)

时间:2011-11-23 10:35:02 点击:

  核心提示:张良遇圯下老人得《太公兵法》的传奇故事。...

 

 

【原文·出处】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节选

【译文·故事】

    张良闲暇时曾到下邳桥上散步,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惊怪(地呆住了),想打他,因为他是老人,便强忍了下来,下去捡回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了鞋(便好事做到底),于是就直身跪着替他穿鞋。老人把脚伸出来让他穿上,笑着离开了。张良特别讶异,一直目送着老人的身影。老人离开约有一里来地,又返回来,说:“你这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见面。”张良感觉他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了。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后到,怎么回事?”老人离开,说:“五天以后早点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怎么回事?”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后十年你会发迹。十三年后小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于是就走了,没说别的话,不再见到老人了。天明时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于是就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常常研习、诵读它。 

【释义·点评】

圯(yí):桥。
鄂然:鄂,通“愕”。


    我们知道,在前面“博浪椎秦”故事里,司马迁展现了张良有正义感、仗义疏财、不畏强暴、胆略过人的性格侧面,而在“黄石授书”这个故事里,我们却看到了张良性格中的另一面——敬重长者、隐忍坚持。这是他后来成为“帝王师”,并在功成名就时“从赤松子游”全身而退的性格基础。
    黄石老人授书的故事,司马迁写来入情入理悬念迭出,尤其在《史记·留侯世家》结尾处,再一次对黄石作了呼应:“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这就为张良波澜壮阔的一生,平添了更为传奇的色彩。
    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后得道成仙。除“黄石公”称呼外,也有以“黄石翁”、“谷城公”、“谷城翁”、“圯上老人”、“圯下老”等等称呼他的。而他所授张良兵法,则被称为“圯下兵法”或“圯上书”、“圯桥书”等等。“黄石授书”这一典故,在文学作品中被屡屡提及。运用举例——唐·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唐·陈去疾《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宋·曾巩《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绿发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宋·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诗:“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宋·王安石《送郑叔熊归闽》诗:“疑师谷城翁,方略已自得。”宋·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子房为高帝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于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黄石、鸱夷堪羡。”清·查慎行《洪武御碑歌》:“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清·张问陶《坯州道中感留侯遗事》诗:“天桥神龙见头尾,那须黄石授天书。”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