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名句大全 >> 内容

意志坚定诗词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赏析

时间:2015-09-29 07:33:07 点击:

  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边塞军旅类,与军人、军事、爱国、戍边、必胜信念、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精神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从军行》【年代·作者】 唐代·王昌龄【...

 

【分类·归类·类别】
    边塞军旅类,与军人、军事、爱国、戍边、必胜信念、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精神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从军行》

【年代·作者】
    唐代·王昌龄

【全文·原文·全诗】
    从军行 (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赏析·引用】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连绵不断的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穿:穿透。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这首诗是王昌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诗中既写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对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给予了赞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以阔大辽远的视野,将边塞上相距千里、不同空间的景物——青海湖、祁连山、长云、玉门关收拢于笔下,勾勒描绘出了雄浑苍茫的意象,既有战争阴云笼罩的紧张氛围,又有将士思乡难归的悲凉意味。玉门关是边塞与内陆交汇的大门,在汉武帝时期就存在了。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多年,年老思归,上疏陈情:“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就因这班超的“但愿生入玉门关”,此后,玉门关就成了边塞将士望乡的标志物,希望能活着再进入玉门关。所以“孤城遥望玉门关”,隐约透露出了边关将士的思乡情怀。可是边关未宁,归乡便无望,这便有了下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西北边塞多风沙,边塞将士身经无数次的战斗,以至身上的铠甲都被风沙打透了,可见戍边时间之长久,以及战争环境之艰苦卓绝。楼兰是西域古国名,汉武帝通西域后,想要打通前往大宛等国的路径,楼兰、姑师两国正好挡在汉使出使的路上,他们竟攻击劫掠汉使王恢等,充当匈奴耳目,向其密报汉使动向。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赵破奴及王恢率兵数万击姑师(车师)及楼兰,俘楼兰王,楼兰降服于西汉。“破楼兰”就是用的这一典故,“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有不灭除边患终不得还的意思在,但更多表现的是盛唐边塞将士誓与敌人决战到底,边塞不宁便不还乡的决心和意志。后世在运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时,也主要是因为诗句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坚强意志、必胜信念等积极意义。运用实例——
    2015年7月2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守卫民族不灭的精神薪火》:  
    英雄是民族历史活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信念,砥砺了一代代人的青春与奋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壮,激发起多少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勇气与毅力
    李斌《实是责任,见证担当——为政莫忘“三严三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胜利喜悦,也可能面临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难风险。惟有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崇实气魄,拿出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踏实精神,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点点燃亮梦想的荣光。
    张鹰《防化兵忆中国原子弹爆炸现场:田鼠长得像狗一样大》:
    为了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挺起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在罗布泊——这片彰显共和国尊严的土地上,曾先后有10万名科研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顶风沙,斗寒暑,风餐露宿。
    《解放军报》编辑部《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让处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生活空间的人实现心灵上的连通,共享生命的体验,让一种精神得以不断延伸。
    就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样的诗句,每每吟诵就让人豪情满怀;就像军史馆中那把拼弯的刺刀,只要官兵一见到它,就会立刻对它肃然起敬;就像《英雄赞歌》这样的旋律,即使你听过千百回,它总能让你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张菁 宫合《追风逐电的骄子——江苏电建三公司风电建设纪实》: 
    承担风电施工的江苏电建三公司人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绝漠无人境,将军苦战时”的信念,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愣是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何璐《爱国 从平凡小事做起》:
    曾经,爱国是一份燃烧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苗。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对爱国进行了诠释。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鉴赏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