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秦庭之哭(申包胥如秦乞师、哭秦庭、秦庭哭)

时间:2011-11-24 20:58:45 点击:

  核心提示:关于申包胥如秦乞师的原文、翻译以及所生成的典故。...

 

【原文·出处】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左传·定公四年》节选

【译文·故事】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救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下臣前来告急求救说:‘夷人的心性是没有满足的,如果成为您的邻国,就成了您边界的祸患。趁吴国人还没有平定楚国,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愿世世代代侍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到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下臣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他站起来,靠着秦国的宫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不吃不喝。秦哀公(被打动)为申包胥写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秦国于是就出兵了。

【释义·点评】

伍员:字子胥,楚国人,因与楚平王结仇,逃往吴国。
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
必复楚国:复,同“覆”,颠覆。
荐食上国:荐,频仍、屡次。
越在草莽:越,经过、越过。这里指流亡。
夷德无厌:夷,中国古代对东部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吴国;夷德,即夷人之性;厌,满足。
疆埸:边境。
《无衣》:《诗经·秦风》中的篇名。

    申包胥和伍子胥在楚国时是好朋友。伍子胥因父亲遭谗被楚平王杀害而出逃至吴国,他一心报仇雪恨,后来便率吴军攻破楚国,楚昭王被迫躲到了随国。申包胥为了挽救楚国,于是赴秦国求救,在秦哀公犹豫不定时,申包胥便倚在秦国的宫墙上痛哭,其诚意最终感动了秦哀公,答应了出兵求楚。申包胥对伍子胥,有其出于友情对伍子胥心中仇恨理解的一面,但在申包胥的心中知道祖国和友情哪个更重要。所以在伍子胥率吴军攻破楚国时,他选择了和国家站在一起,力挽国家于危亡。
    后“秦庭之哭”、“哭秦庭”、“秦庭哭”便被用为请兵抒国难或乞求别人援救的典故。运用举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禽侠》:“三年而巢不移,则报仇之计已决;三日不返,其去作秦庭之哭可知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卢象升沉默一阵,叹口气说:‘伯祥 ,你的主意虽是上策,但我实不能用,我只能用下策,派人向绵竹作秦庭之哭。’”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诗:“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独惭投汉阁,俱议哭秦庭。”唐·李百药《郢城怀古》:“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梁斌《播火记》十二:“要是一下子闹起红军来,咱到哪里哭秦庭去?”也省作“哭庭”。例句——明·张煌言《上鲁国主启》:“(臣)虽乖哭庭之义,尚图扫境之功。”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