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谁执牛耳(执耳)

时间:2011-11-24 20:55:39 点击:

  核心提示:有关“执牛耳”的典籍,对人们在认识上的分歧进行辨析。...

 

【原文·出处】

    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 

  ——《左传·哀公十七年》节选

相关典籍:

    晋师将盟卫侯于鄟泽,自瓦还,就卫地盟。赵简子曰:“群臣谁敢盟卫君者?”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卫人请执牛耳。

  ——《左传·定公八年》节选

【译文·故事】

    鲁哀公在蒙地会见齐平公并与齐国结盟,孟武伯主持仪式。齐平公叩头,哀公弯腰作揖,齐国人不高兴了。孟武伯说:“不是天子,寡君没有什么可以叩头的。”孟武伯问高柴说:“诸侯结盟,谁执牛耳?”高柴说:“鄫衍那一次,执牛耳的是吴国公子姑曹,发阳那一次,是卫国石魋。”孟武伯说:“那么这次就是我了。”

【释义·点评】

孟武伯:孟孙彘(zhì),孟懿子的儿子。他曾向孔子问“孝”。
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羔,齐国人。

    古代诸侯之间订立盟约时,必须举行一种“歃血为盟”的仪式,割牛耳以敦盛血,以珠盘盛牛耳,由主盟国代表执盘,使与盟者以血涂口(歃血),以示诚信不渝,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世以“执牛耳”称人于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典故运用举例——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论文采,天仙吏,谪人间。好教执牛耳,主骚坛。”也省作“执耳”或“牛耳”。明·张煌言《复卢牧舟司马若腾书》:“傥老祖台肯执耳齐盟,则元老临戎,军声克振。”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清才出吾党,文社俨推牛耳长。”蒋同超《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建安 ,当年牛耳执骚坛。”
    鲁国和齐国结盟,鲁国是小国,但其自认为是主盟国,所以鲁哀公只向齐平公作揖而不叩头,这让作为大国的齐国很不高兴。于是作为主持方的孟武伯就问齐国的高柴:“诸侯结盟,谁执牛耳?”高柴说:“鄫衍那一次,执牛耳的是吴国公子姑曹,发阳那一次,是卫国石魋。”高柴提到的这两次结盟,都有吴国参加,并且是大国。但却一次是吴国执牛耳,一次是由小国卫国执牛耳。所以,孟武伯说,既然执牛耳不是大国的“专利”,那么这次就论到我了。
    上面的说法,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用法,即“执牛耳”表明身份为尊。需要指出的是,“执牛耳”在古代结盟时,究竟是代表尊还是代表卑,还是一笔糊涂帐。
    《左传·定公八年》:“晋师将盟卫侯于鄟泽,自瓦还,就卫地盟。赵简子曰:‘群臣谁敢盟卫君者?’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卫人请执牛耳。”
    杜预注云:“前年卫叛晋属齐,简子意欲摧辱之。盟礼,尊者莅牛耳,主次盟者。二子,晋大夫。卫侯与晋大夫盟,自以当莅牛耳,故请之。”
    孔颖达疏云:“今卫侯与晋大夫盟,自以当为盟主,宜莅牛耳,故请晋大夫使执之。”
    《尔雅》云:“莅,视也。”《礼记·曲礼》:“莅牲曰盟。”
    这显然是说“莅牛耳”与“执牛耳”是不同的,尊者“莅牛耳”,卑者“执牛耳”。卫侯自认为是一国之君,自然比晋国的两个大夫为尊,所以他请求莅临牛耳旁,而请晋大夫执牛耳。“卫人请执牛耳”,即请晋大夫执牛耳。
    《左传·哀公十七年》:“然则彘也。”杜预注则云:“鄫衍则大国执,发阳则小国执。据时执者无常,故武伯自以为可执。”这就很奇怪了,既然“执牛耳”并不是什么很荣耀的事,孟武伯干吗还“自以为可执”?“自以为可执”者,是表明产生了争执,存在够不够格的问题;孟武伯在说自己够格,岂不是表明鲁国在自我贬低?
    希望对此有研究的网友能帮我解疑释惑。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