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纸上谈兵(纸上谭兵、胶柱鼓瑟)

时间:2011-11-23 19:24:59 点击:

  核心提示: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来历。...

 

【原文·出处】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译文·故事】

    (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峙,这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情危重,赵王命廉颇为将与秦军交锋,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与交战。秦军多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了秦国的离间之言。秦国离间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帅。”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任用赵括,就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而弹瑟一样(不能灵活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著作,不懂得随机应变的。”赵王没有听蔺相如的话,于是就命赵括为将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曾经与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但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场合,而赵括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赵括了。”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士大夫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做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钱财布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而且天天访查有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以买下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性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于是就说:“大王终究要派他领兵,如果有了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全部更改了原来的军纪规定,撤换了先前位置上的军吏。秦军将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并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军的兵士不再是一条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靠着楚国、魏国两个诸侯国来兵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围困之局。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最终没有治罪。

【释义·点评】

相距:对峙。距,通“拒”。
若胶柱而鼓瑟耳:就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而弹瑟。
合变:随机应变。

    知子莫如父。赵奢从他和儿子的谈话当中,知道了赵括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毛病,把你死我活的战争之事,说得轻而易举。因此他断言,赵国如果任用赵括的话,一定会使赵军遭受惨败。而赵括的母亲则是从赵括和他父亲的比较中,得出赵括“不可使将”的结论的:赵奢爱兵如友,十分敬重他们,所得钱财与他们分享;任命为将军之时,就以国事为重,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一朝为将,架子十足,接受军吏士卒的参拜,甚至没有敢抬头看他的;他不为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而积极准备,而是把国王赐给的钱财收藏在家里,并且奔忙于求田问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赵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首位,毫不隐瞒地向赵王陈述了儿子的种种毛病。在劝说赵王无效的情况下,她与赵王约定,一旦被她言中,希望不被株连。这又是十分明智的明哲保身之举。
    赵括兵书读了不少,脱离战争的实际,却把战争理论说得头头是道。所以蔺相如说他“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后人称他这种情形为“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或作“纸上谭兵”)作为成语,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诗词或文章中多有运用——明·刘三吾《湘南杂咏》:“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淡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成语“胶柱鼓瑟”也出自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一句话:“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例句——宋·李纲《桂州答吴元中书》:“故在靖康之初,有备则当守,靖康之末,无备则当避,岂可胶柱而鼓瑟耶?”《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