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醴酒不设(楚筵辞醴、楚人钳、楚钳)

时间:2011-11-23 10:13:14 点击:

  核心提示:楚王刘戊没照习惯为穆生在洒宴上安排甜酒,因而被穆生认为是有了怠慢之意的故事。醴酒不设、楚筵辞醴、楚人钳、楚钳等典故的来历、背景。...

 

【原文·出处】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节选 

【译文·故事】

    当初,楚元王尊敬礼待申公他们,穆生不好喝酒,元王每次安排酒席,常为穆生安排甜酒。等到楚王刘戊即位,也经常安排,后来忘了安排。穆生回去后想:“应该走了。不安排甜酒,(表明)王的心意已经怠慢;不离开,楚国人会在闹市给我上刑。”便称自己病了卧床不起。申公、白生极力劝勉他说:“难道不感念先王的恩德吗?现在楚王一时稍有礼貌不周,怎么至于这样!”穆生说:”《易经》上说‘能够知晓变化的苗头,算是达到神妙境界了吧?!几,就是事物变动的微小征兆,吉凶预先出现的端倪。君子发现变化的苗头就立即行动,决不等待一天’。先王之所以礼待我们三个人,是他心中存有道义;如今楚王怠慢我们,是忘记了道义。忘记了道义的人,怎么能和他长久相处?难道我是为那小小的礼节吗?”于是,穆公就声称有病,离开了楚国。申公和白生却继续留任。 

【释义·点评】

元王:楚元王刘交。
耆: 同“嗜”,爱好。
戊:刘戊,楚夷王子,父死嗣位为王。
钳:一种刑法,以铁束颈也。

    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弟弟。年轻时,他与申公、穆生、白生等人都在荀子的门人浮邱伯处学习,算得上是同窗好友。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后,便任用申公、穆生、白生为中大夫。因为穆生不爱喝酒,所以刘交安排酒席时就给他安排甜酒。刘交去世后,他的儿子刘郢客继位,在位4年便死了,刘郢客的儿子刘戊便继位为楚王。刘戊起初仍按老规矩,每次设宴都给穆生安排甜酒,可是后来有一次忘了。穆生由这件小事感觉楚王对他们怠慢了,于是便假称有病离开了楚国。
    刘戊是不是成心怠慢穆生不得而知,但他对申公他们三个的感情肯定不像他爷爷那样深厚,所以才会有忘设醴酒之失。既然有这一次,说不定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永不再安排醴酒都有可能。所以穆生见微知著及早离开,以免遭更多的羞辱,实在是明智之举。
    “醴酒不设”也便成为待人礼貌渐衰的典故。《书言故事·延接类》:“待人礼貌衰曰:醴酒不设。”而“楚筵辞醴”则成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运用举例——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穆生言“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因此后人以“楚人钳”来比喻杀身之祸。例如——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竟脱楚人钳。”也省作“楚钳”。例句——宋·陆游《六月二十五日晓出郊》:“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脱楚钳。”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 下一篇:伯俞泣杖
  • 上一篇:萧规曹随(曹参酒)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