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求鲤供母(王祥卧冰求鲤)

时间:2011-11-23 09:43:17 点击:

  核心提示:对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进行了解析,还原事情真相;卧冰求鲤典故的运用举例。...

 

【原文·出处】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节选

相关典籍: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郭居敬《二十四孝·卧冰求鲤》

【译文·故事】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品性非常孝顺。(王祥)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继母朱氏不和善,多次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父亲也不喜爱他了,常常使他打扫牛圈。父母有了病,(王祥)便和衣睡在旁边。继母曾经想吃鲜鱼,当时天气寒冷河水冻结成冰,王祥解开衣带,准备剖开冰面抓鱼。(这时)冰层忽然自行解开,跳出一对鲤鱼。(王祥)拿着它们回了家。继母又想吃烤黄雀,又有黄雀几十只钻进他的网帐中,又拿去侍奉母亲。村里人惊奇感叹,认为这是王祥的孝行感应导致(了以上的奇事)。

【释义·点评】

慈:仁爱、和善。
谮:说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牛下:牛圈。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
衣不解带:指和衣。
幕:帐幕。这里指鸟网。

    这是一个流传久远的关于“孝”的故事。王祥的孝之所以感人,有他的特殊性。他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没有得到生母的爱,而继母对他也不好,老说他的坏话,进而影响了父亲对他的爱。所以他的孝完全出是自善良本性,是无条件的;再就是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讲究以“顺”为孝,就是不管父母说的对与不对,条件如何苛刻,都要顺从他们,王祥做到了——冬天继母想吃鲜鱼,王祥就去抓鲜鱼;想吃烤黄雀,就去网黄雀。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总要讲究个“善有善报”,似乎这样一来人们才会有行善的动力。于是我们看到在王祥行孝的故事里,就加入了迷信色彩的东西,比如这“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我想这“双鲤跃出”是可能的,因为冰下缺氧,冰层破开后,鱼有可能会为了吸氧而跳出来。但“冰忽自解”之说,则纯属无稽之谈。渲染迷信,反倒使说服力受损。
    我之所以把这个故事命名为“求鲤供母”,心里有个想法,就是要还原一下事件的本来面貌。因为这个典故长久以来是以“卧冰求鲤”之名流传的,这得力于元代出现的《二十四孝》。在《二十四孝》里,《搜神记》中的“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被改成了“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可以说,这是桩为了渲染“感人”事迹而罔顾事实的公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二者的不同之处:“祥解衣,将剖冰求之”,是说王祥在破冰之前,先把衣服解开,这是为了干活方便或防止汗水冒出浸湿了衣裳;而“祥解衣卧冰求之”,是说王祥要用身子把冰暖化了来抓鱼。显然前者更符合人之常情,后者貌似“感人”实则为蠢行。试想,靠人身上的那点热气儿能把冰融化吗?能把自己个儿冻僵还差不多。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提醒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要长个心眼儿,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话还得说回来,很久以来人们就是这么一直把“卧冰求鲤”当作孝亲典故的,有时也省作“卧冰”,在诗词或文章中不断被提到。运用举例——《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交亏。”宋·梅尧臣《胡夫人挽歌》:“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明·沈受先 《三元记·及第》:“忆昔卧冰求鲤,泣竹笋生,第恐难成。”聂绀弩《谈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至于专门讲些繁文缛节,如所谓昏定晨省,冬温夏凊之类,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儿之类的,正和挖空心事来虐待父母的人一样,连一个也没有。”峻青《海啸》第三章:“我一定对你老人家克尽孝道,即使卧冰求鲤,割股事亲也决不在话下。”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