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鹤唳风声、淝水之战)

时间:2011-11-23 09:19:51 点击:

  核心提示:《资治通鉴》中有关“淝水之战”故事的翻译及简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典故的来历及运用。...

 

【原文·出处】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节选

【译文·故事】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急赴洛涧,在离洛涧十里的地方,梁成扼守山涧布阵以等待晋军。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河,攻击梁成,大败梁成,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派部队断绝了他们归途上的渡口,前秦的步兵、骑兵崩溃,争着逃向淮水,死亡的士兵有一万五千人,俘虏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全部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军粮。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从水路、陆路相继进发。前秦君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观望,只见东晋的军队布阵严整,又望见了八公山上的草木,也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能说他软弱呢!”茫然若失,脸上开始有了恐惧的神色。
    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且布阵紧逼水边,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退,让晋军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是很好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紧逼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这样可以,于是就指挥军队让他们后退。前秦的军队于是后退,一退就再也停不下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秦军。苻融纵马巡视军阵,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前秦的军队于是就溃散了。谢玄他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河流。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赶到,昼夜不敢停歇,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再加上冻饿交加,十个人里就有七八个死亡。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后撤时,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喊:“秦军失败了!”兵众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朱序乘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来投奔东晋。缴获了前秦君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又攻取了寿阳,抓获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释义·点评】

刘牢之:东晋名将。淝水之战时任广陵相。
梁成:前秦大将。
趣洛涧:趣,急、赶快;洛涧,今安徽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
阻涧为陈:陈,即“阵”。
归津:津,渡口。
勍敌:强敌。
怃然:怅然失意貌。
悬军:深入敌方的孤军。
置陈:陈,同“阵”。
蹙而杀之:蹙,逼迫、追逼。
云母车:以云母为饰,故名。一说用云母代替车上的窗纱,四望透明。古为帝后所乘。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交战双方为前秦和东晋。前秦君主符坚相继灭掉了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了北方。在南方,东晋王朝占据着今天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符坚在一路胜利中有点头脑发热,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听不进大臣中的不同意见,执意进攻东晋。晋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苻坚发步骑二十五万为先锋,由慕容垂统帅,他自己率戎卒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大举南侵。东晋王朝面对强敌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两个成语,就出自“淝水之战”这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前秦君主符坚及其战败的兵士们。
    风声鹤唳:唳,鸟鸣。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来到;是“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士闻风丧胆的精神状态。后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运用举例——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珍方好,贾蓉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当正在打算避难出发的前几日,婉珍才又隐隐地想起了这一位青年。”也作“鹤唳风声”。例句—— 宋·程俱《戏赠江仲嘉司兵》诗:“暮年谈笑有穰孙,鹤唳风声走强虏。”明·周履靖《锦笺记·败北》:“忙追去,忙追去,片甲莫教除,鹤唳风声,元兵胆碎。”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二:“平时作威作福,蹂躏人权,战时鹤唳风声,抱头鼠窜。”“鹤唳风声”有时也用来形容凄凉的景象。例句——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七回:“吃过饭,正吩咐套车,紫沧又来,我只得和他同到愉园,鹤唳风声,天寒日短,我倒像那隋炀帝,汲汲顾景哩。”
    “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淝水之战中苻坚看到东晋军队阵容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十分恐惧。后用以比喻惊慌失措、猜忌敏感的心态。例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梁斌《播火记》二一:“你是十年前见过一条蛇,如今看见井绳都打哆嗦,不要草木皆兵!”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