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折腰升斗(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五斗)

时间:2011-11-23 09:19:36 点击:

  核心提示:陶渊明不愿为了五斗米的薪傣向人折腰行礼而辞官归田的故事;折腰升斗、折腰五斗等典故的由来及运用举例。...

 

【原文·出处】

    陶潜……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节选

【译文·故事】

    陶潜……平时就简傲高贵,不私下侍奉上司。郡里派遣督邮来到彭泽县,县吏告诉他应该装扮齐整前去拜见,陶潜叹了口气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就弯下腰,毕恭毕敬地侍奉乡里小人呀!”(晋安帝)义熙二年,解下官印离开县衙,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释义·点评】

简贵:简傲高贵。
督邮:官名,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束带:指整肃衣冠之意。
乡里: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
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弯曲的样子。
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四个年号。
赋《归去来》:赋,作诗;《归去来》,即《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散文,是陶渊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他一生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年轻时也曾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但面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他几次做官又辞官。最后一次就是任彭泽县令。彭泽县当时隶属于浔阳郡,郡里派遣督邮巡视彭泽。县里的小吏提醒陶渊明,按官场的规矩“应束带见之”,也就是说要穿戴整齐以示恭敬才能前去拜见。陶渊明听后一声长叹,觉得自己仅仅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就要向小人低头哈腰,实在是对自己人格的羞辱。于是便解去官印,回到了家乡。并作了《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他终于摆脱官场和心灵的羁绊,决心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对陶渊明这次辞官思想状态的概括,后来这句话便常用来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了。运用举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穷马周遭际卖媪》:“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
    把为了一点薪酬而忍受屈辱称作“折腰五斗”或“折腰升斗”。例句——唐·刘长卿《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宋·辛弃疾《水龙吟》词:“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宋·杨泽民《六么令·道骨仙风》词:“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
    后来“折腰”有时就成为用来表示屈身事人的典故了。例句——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唐·韦应物《任洛阳丞请告一首》:“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唐·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忆昨为吏日,折腰多苦辛。”唐·白居易《忆微之》:“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唐·李颀《赠别高三十五》:“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宋·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濮阳秀,方厌折腰辱。”清·方文《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五斗米”也就成了微薄官俸的代称。例如——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宋·王安石《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也省作“五斗”。例句——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清·唐孙华《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溪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