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徐娘半老(半老徐娘、半面妆、半妆)

时间:2011-11-23 09:12:05 点击:

  核心提示:【原文·出处】 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

 

【原文·出处】

    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李延寿《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译文·故事】

    梁元帝的徐妃名字叫昭佩,是东海郡郯县人。她的祖父徐孝嗣,是(南朝)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她父亲徐绲,是侍中、信武将军。徐妃自梁武帝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成为当时为湘东王的萧绎的妃子,生下世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徐妃没什么容貌姿质,不受礼遇,元帝三二年才进一次她的房。元帝瞎了一只眼,每次知道元帝要来,她一定会画半面妆等着见元帝。元帝看到就大怒而出。徐妃爱好喝酒,常常喝得大醉,元帝回到房中,一定会吐在元帝的衣服里。她与荆州王府后院瑶光寺里的智远道人私通。非常爱妒忌,见到失宠的妃妾,便接待喝酒。刚发现了有身孕的,就加以杀害。元帝身边的暨季江有美貌,也与暨季江通奸。季江常常感叹说:“柏直的狗虽然老了还能捕猎,萧溧阳的马虽然老了仍能奔驰,徐娘虽然老了仍很多情。”当时有个叫贺徽的长得帅气,徐妃把他邀到普贤尼寺,把诗写在白角枕上与贺徽相赠答。后来贞惠世子萧方诸的母亲王氏受宠爱,没多久就死了,元帝归罪于徐妃;等到方等死了,徐妃更加被元帝厌恶。太清三年,于是就逼迫命令她自杀。徐妃知道免不了一死,就跳井死了。元帝把尸体归还给了徐家,说是“出妻”。徐妃葬在了江陵的瓦官寺。元帝写了《金楼子》记述了她的淫荡行为。当初,徐妃出嫁的晚上,车子到了西州,狂风大作,吹坏房屋吹折树木。没多大一会儿,雪片和雪粒交加着落下,车的帷帘都成了白色的。到了“长还”那天,又响起了大雷,将西州官府大堂的两根柱子都震碎了。元帝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后来徐妃果然不能守妇道以善终。

【释义·点评】

元帝:梁元帝萧绎,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在位三年。
讳: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前加“讳”,表示尊敬的心意。
东海郯人:东海郡郯县人。
孝嗣:徐孝嗣,生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宋孝武帝时期,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累拜太尉。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死后谥“文忠”。
天监: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
湘东王:萧绎初封湘东郡王。
世子:开始的时候世子只是个称谓,儿子都是世子。后来,演变成册封,也就是后来说的储君,就是继承父亲的大儿子,
角枕:角制的或用角装饰的枕头。
贞惠世子:萧绎次子萧方诸的谥号。
太清: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年号。
透井:透,跳。
出妻:即“休妻”。旧时无离婚之说,但丈夫有权不要妻子,将其赶回娘家,休妻有“七出之例”:不顺父母,无子,淫荡,垢,有恶疾,口多言,盗窃。妇女若犯有其中任何一条,丈夫就可以将其赶出家门。
长还:当时婚俗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具体内容不详。
听事:厅堂。官府治事之所。

    徐昭佩是在萧绎被封为湘东王时成为他的妃子的,并且生下了一男一女。本来萧绎瞎了一只眼,而她也没什么姿色,二人倒也般配。可萧绎毕竟是侯王,投怀送抱的女人有的是,对徐妃就有点看不顺眼,三二年才到她徐妃房中去一次。这个徐妃也不是“省油灯”,对萧绎的盼望逐渐变成了绝望,所以也干脆“破罐子破摔”了——你不让我高兴,我也不能让你痛快——每次知道萧绎要来,她就画半面妆等着他。言下之意,你是一只眼,只能看半面,我画半面够你那只好眼看就行了。还不仅如此,萧绎看到她这样羞辱自己就愤怒离去,萧妃于是就借酒浇愁喝得大醉,等萧绎回来,她就吐在他衣服里。在这样的冷战中,她也耐不住寂寞了,先是和瑶光寺里的智远道人私通,后来又和萧绎身边的人暨季江有染,还跟长得帅的贺徽调情。湘东王的头上,绿帽子接二连三地往上扣。“红杏出墙”再加上“醋坛子”,萧绎心里的感觉可想而知。也难怪在徐妃死后,萧绎还要把她的尸体还给徐家,表示“休妻”,因为他心中的那口恶气憋得实在太久了。
    成语“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是由除昭佩的情人暨季江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句话而来。在暨季江的心里,跟徐昭佩也就是互相玩玩的心态,根本无“爱”可言。所以他才会用“比兴”的手法,用老狗、老马作比,来感叹老情人的“多情”。
    半老:人接近老年,泛指中年。“徐娘半老”或“半老徐娘”常用以比喻人到中年风韵犹存的妇女,所以常常和“风韵犹存”连用;而“半老徐娘”有时也被中年妇女用以自嘲。典故运用举例——宋·吕胜己《鹧鸪天》:“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庐郎年少时。”宋·刘克庄《汉宫春》:“墙角残红,恍徐娘虽老,尚有丰姿。”宋·陈克《浣溪沙》:“卢女嫁时终薄命,徐娘身老谩多情。”宋·周密《忆旧游》:“拈残枝重嗅,似徐娘虽老,犹有风情。”宋·俞德邻《姑苏有赠》:“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虽老尚多情。”清·赵翼《题许松堂亡姬小像》诗:“徐娘自知老,专恃多情牵。”清·魏子安《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四:“那个女主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拿着一瓶酒和几个玻璃杯出来。”
    “半面妆”也就此成为典故,用以比喻事物零落、不完整或女人画妆尚未完成。例句——唐·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宋·晁说之《金陵二首 其一》:“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宋·张炎《浣溪沙》:“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宋·谢薖《偷声木兰花》:“景阳楼上钟声晓。半面啼妆匀未了。”元·吴存《水龙吟》:“落梅莫恨玉妃浑老,半面妆风流仍绝。”清·陈长生《春园偶赋》:“碧桃重似垂头睡,红药残如半面妆。”清·赵翼《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项羽重瞳败,惭对徐妃半面妆。”也简称“半妆”。例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宋·张先 《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后人在猜字谜时,把仅猜字的半边的谜,称为“徐妃格”,又叫“片妆格”、“半妆格”,也是来自这个典故。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