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戴高帽子(喜戴高帽、戴高帽儿)

时间:2011-11-23 09:11:33 点击:

  核心提示:【原文·出处】 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传》节选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

 

【原文·出处】

    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传》节选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俞樾《杂纂·戴高帽》

【译文·故事】

    宗道晖喜欢戴高帽翅的帽子、穿大鞋子,州将刚到任时,他就穿戴上这些去拜见。仰脑袋抬胳膊,将帽翅拜到大鞋上。自己说学士跟三公差不多。

    俗语把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的人称作“喜欢戴高帽”。有个准备到外地做官的京官,去辞别他的恩师。恩师说:“京外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高帽一百顶,逢人就送一顶,应该不至于产生什么矛盾和不快。”恩师很生气,说:“我们这样的人以忠直之道待人,哪里需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我恩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个人呢?”恩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有九十九顶了。”

【释义·点评】

道晖:宗道晖,北朝人,儒者。
州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地方州牧、州刺史的别称。
学士:学者、读书人。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面谀:当面奉承。
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直道:直率的方式。
颔首:点头。

    这个宗道晖的生平在历史上记载不多,有关他的事在《北史》中,是在熊安生传记里顺便捎带了一笔。之所以捎带这一笔,是因为他和熊安生同郡同师,并且他本身很有特点:喜欢戴着高帽翅的帽子、穿着大鞋子去拜见刚上任的地方官。这样在参拜时,长帽翅就会在仰脑袋抬胳膊当中,顺势搭在他的大鞋上,显得很是毕恭毕敬。另外,他还自视甚高,牛皮哄哄,因为他是学士的身份,竟大言不惭地说学士跟朝中的三公有得一拼。
    后来人们就把妄自尊大、希望别人赞誉自己叫作好戴高帽子;把吹捧、恭维别人叫作给人戴高帽子。运用举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七回:“老父闻说此处最喜奉承,北边俗语叫作爱戴高帽子;今日也戴,明日也戴,满头尽是高帽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亦顺水推船,一天到晚,制造了无数的高帽子给统领戴。”王汶石《风雪之夜》:“多谈坏话比戴上二尺五的高帽子强,只要能让本人知道!”段荃法《杨老固事略》二:“摸透了他的脾气,爱受表扬,戴高帽子。”也作“戴高帽儿”。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清代俞樾讲的“戴高帽”的故事,既幽默又有点寓言的意味。它道出了人性普遍的弱点——人们都喜欢听好话、奉承话。即便自称“以直道事人”的恩师,在听到门生的奉承后,也很是受用,点头称其“汝言亦不为无见”。他哪里知道,这是门生将自己的“高帽理论”首次成功付诸实践呢?有鉴于此,当有人给我们戴高帽时,我们就要保持一分清醒,别被别人的好话吹得飘飘然、昏昏然。尤其手中握有一定职权者,更应对阿谀奉承之徒,保持一份警惕,庶几可免失察之虞。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