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随侯之珠(随珠和璧、随和、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

时间:2011-11-24 21:31:43 点击:

  核心提示:关于“随侯之珠”的来历及其典故。...

 

【原文·出处】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晋·干宝《搜神记》节选

【译文·故事】

    隋县溠水的旁边,有个断蛇丘。(春秋时)隋侯外出,见一条大蛇,被砍伤从中间要断开了,隋侯猜想它是有灵气神异的东西,让人用药把它的伤口封上,蛇于是能够爬行了。因此称这个地方叫“断蛇丘”。一年以后,那条蛇口衔明珠来报答隋侯。珠子的直径足有一寸,纯白色,而且夜里能放光,明亮得如同月光照耀,可以用它在室内照明,因此称这个珠子为“隋侯珠”,也叫“灵蛇珠”又叫“明月珠”。

【释义·点评】

溠 zhà:水名,源出湖北隋县西北。
隋侯:名季梁,春秋时隋国的大夫。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因此“隋侯”也称“随侯”。

    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旨在阐明“善有善报”。隋侯救了蛇的命,蛇便知恩图报,口衔明珠来报答他。
    隋姓是由随姓分化而来的姓氏,姓氏原作“随”,后改为“隋”。因此“隋侯”也称“随侯”。
    尽管这则故事教化意味甚浓,但历史上的随侯之珠也许实有其物,在典籍中常作为宝物被传颂。《庄子·让王》:“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墨子·耕柱》:“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无因至前,虽出随侯之珠,月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亦省作“ 随珠 ”。汉·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 随珠以为烛。” 唐·韩愈《通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乎?”清·王闿运《嘲哈密瓜赋》:“车仄担踣因缘进者,家家以为随珠,人人忘其鱼目。”
    随侯之珠与和氏璧通常用来指代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因此二者常常并称,或简称为“ 随珠和璧 ”。《汉书·西域传赞》:“兴造早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随珠和璧。”又或简为“随和”。《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楚辞·王褒〈九怀·陶壅〉》:“瓦砾进宝兮,损弃随和 。”有时也用来比喻高洁的才德。《汉书·司马迁传》:“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 ,行若由夷 ,终不可以为荣。”唐·罗隐《酬寄右司李员外》诗:“犹把随和向泥滓,应怜疏散任天真。”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