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望洋兴叹(望洋而叹、贻笑大方)

时间:2011-11-24 07:46:55 点击:

  核心提示:成语“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的来历。...

 

【原文·出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节选

【译文·故事】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到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河伯自己十分高兴,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了。顺流往东走,到了渤海,面向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改变了欣喜的脸色,茫然抬头看着北海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道理多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样的。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所讥笑了。”

【释义·点评】

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岸。
不辩牛马:辩,通“辨”。
河伯:黄河之神。
旋其面目:旋,旋回,改变。
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若,北海之神。
闻道百:百,概数,表示多。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随着秋天的到来,雨水充沛,千百条支流都汇入了黄河,黄河之神河伯看到这样的景象有点洋洋自得了;及至到了北海,向东一望竟无际涯,这时他才感到了惭愧,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于是他向北海之神北海若发了一通感慨,表示如果不是来到了他的面前,自己很可能一直非常满足,那样的话必然永远会被有见识的人所讥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取得一点成绩非常容易自满,只有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才会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使自己谦虚起来,不会因自己的浅见陋识贻笑大方。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两个成语“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望洋兴叹”是由“望洋向若而叹”这句话而来。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叹:叹息。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如今多用来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例句——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五》:“真能笼乾坤万里于一咏之内,千古吟人,望洋兴叹。”清·王韬《瓮牖馀谈·用西船捕盗说》:“中国捕盗诸艇不能缉治也,徒望洋兴叹而已。”鲁迅《而已集·忧“天乳”》:“《顺天时报》载北京辟才胡同女附中主任欧阳晓澜女士不许剪发之女生报考,致此等人多有望洋兴叹之概云云。”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致使后来者得不到正确途径,望洋兴叹,视为畏途。”亦作“望洋而叹”。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清·秦笃辉《平书·文艺下》:“予视杨用修、顾亭林、阎百诗、毛西河、朱竹垞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解诂不明,数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难窥,如宝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亦省作“望洋”。元·吴莱《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漆园叟 ,此去真望洋。”明·赵明镳《答周五溪书》:“累累千余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贻笑大方”是由“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句话而来。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笑话。运用举例——清·钱彩《说岳全传》:“小生意下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婢子以此细事上渎高贤,真是贻笑大方。”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四章:“今容我检之来,第恐贻笑大方耳。”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他们说年青人作品幼稚,贻笑大方。”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