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名片

时间:2011-11-23 15:19:53 点击:

  核心提示:写这题目,缘于中央电视台11月18日播出的《焦点时刻·名片进万家》。据人考证,名片在汉代就已经使用,它最初叫“谒”。早期的谒是写在削好的竹片或木片上,所以又叫“刺”,主要用于官场上的交往。随着改革开放...

 

 

    写这题目,缘于中央电视台11月18日播出的《焦点时刻·名片进万家》。

    据人考证,名片在汉代就已经使用,它最初叫“谒”。早期的谒是写在削好的竹片或木片上,所以又叫“刺”,主要用于官场上的交往。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名片开始盛行于世。起初,它几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初次见面,从西装里掏出名片盒,优雅地抽出一张,递过去:“请多关照。”就颇能让乍见世面的人肃然起敬。仿效者便日渐增多。为了增加名片的分量,各种头衔也开始在名片上交相辉映,除行政职务什么什么“长”、什么什么“主任”外,前面还有一系列的社会虚衔:三皇五帝研究会会长、琴棋书画社社长、花鸟虫鱼协会秘书长、UFO与地球联络站站长……真是光耀人眼,不一而足。

    这种崇慕虚荣的风气,为一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利用条件。前两年,用名片行骗的案例不断见于报端,所以就有人把“名片”说成是“明骗”,显然是过激之辞。但骗子能屡屡得手,正是由于有些人受利益驱动,而双眼又被对方名片上种种假光环所迷惑的缘故。

    本来,名片不过是人际交往中,便于互相联系的一种工具。但在现实里,却不这么简单,名片的主人,即名片的设计者,自觉不自觉地在表现着他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素养。

    你看吧,名片上越是叠床架屋一大堆头衔的,往往越是老百姓说的“半瓶子醋”,他的炫耀,恰恰说明着他的不自信。而真正的政界权要、商界巨擘、艺界名流、社会贤达,他们的名片往往很简单。国家首脑根本就用不着这玩意儿,但又有谁敢小瞧他们?这就是所谓的“至大无名”。还有的名片,很“洋”气,一面是汉语,一面是英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经常跟海外有业务联系呢。其实,那英文连他自个儿都不认识,要问他英国美国在哪个洲,就能问得直眨巴眼儿。可是,有的名片就很体现个性:书法家的名片,字体全用手书,配以红色印章,居然是一件精巧的书法作品呢。漫画家把自己的漫画像印于名片一角,诗人写一首自嘲诗于名片背面,都颇为雅致。工商企业业务员名片的背面写的是经营项目、业务范围,广告色彩浓,很实用。

    讲到实用,我们且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名片进万家》,它说的是长沙市一些服务行业,把工作人员的名片作为一种信誉卡,发到用户手上,大大方便了群众的事儿。比如电话出了问题,你只要按名片上的姓名、电话或传呼机找人,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如果三天还没处理,只要举报,这位维修人员就有饭碗之虞。据报道,实行这种名片信誉卡的还有片警等。在这里,名片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个人信息,还昭示了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的精神风貌。

    事也凑巧,第二天,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披露了发生在四川市场经济学院的种种“歪事”。该校校长所仰赖的出人才的条件,竟是“风水”。写在他名片上的四句“格言”是:“精读乃通晓,博学必多才。一生喜为实,福禄自然来。”于是我想,该校长所言的“福禄”,大概是“颜如玉”、“黄金屋”吧?

    名片能折射人的精神,确非谬言。

杨新华

                                                           作于1995年11月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 下一篇:醉态
  • 上一篇:说“穷酸”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