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炙鸡絮酒(只鸡絮酒、炙鸡渍酒、鸡絮、徐稚致刍、生刍)

时间:2011-11-23 09:58:47 点击:

  核心提示:东汉时期高士贤人徐稚吊丧致祭的故事;炙鸡絮酒等典故的来历背景及运用。...

 

【原文·出处】

    徐稚,字孺子。前后州郡选举,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于家预炙鸡一只,一两绵渍酒,日中曝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之,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即去,不见丧主。

——李贤“注”范晔《后汉书》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范晔《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节选

【译文·故事】

    徐稚,字孺子。前后州郡选举推荐,各位地方官征召,虽然不去就职,(这些人)有死丧之事,他就背着书前往吊唁。常常在家里预备一只烤鸡,用一两丝绵浸上酒,在太阳底下晒干,用来将鸡包裹住,直接到要凭吊的墓道外,用水将鸡外面的丝绵淋湿,使它有酒气飘出来。地上铺上白茅草,将米饭和鸡放在上面。祭奠完毕,留下名帖就离去,不去见丧事的主人。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就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赴丧,摆下鸡酒等薄礼祭奠,痛哭后就离开,不告诉自己的姓名。当时四方的名士郭林宗等几十人都聚在一起,听说后,怀疑这人是徐稚,于是就挑选了会说话的茅容骑快马追赶徐稚。在路上追到了,茅容就安排了饭,二人谈了些农事,临告别,徐稚对茅容说:“替我谢谢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能系住的,干什么忙忙碌碌连让自己安静待一会的时间也没有呢?”等到郭林宗母亲去世,徐稚前往吊唁,在墓前放置了一把鲜草就离开了。众人很奇怪,不知这是什么缘故。郭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的高士徐孺子啊。《诗经》里不是说了吗——‘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没有什么贤德可以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释义·点评】

醊酒毕:醊,祭奠,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这里应是指酒气飘散已尽。
及于涂:涂,同“途”。
稼穑: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
栖栖不遑宁处:栖栖,忙忙碌碌的样子;不遑,没有时间、来不及。
生刍:鲜草。《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陈奂传疏:“刍所以萎白驹,托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以养白马驹,礼可以培养贤人。后“生刍”就用作礼贤敬贤之典。

    徐稚,字孺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朝廷和地方官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就职。但他一直铭记这些人的恩德。遇到这些人家里有丧事的时候,他都会前往致祭。因无官俸,以农耕过活,家境贫寒,拿不出什么好的祭品,所以徐稚就想出了“炙鸡絮酒”的法子。这故事记载在三国时吴国人谢承所著的《后汉书》里,在南北朝时期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没有这样的细节描述,只是说他“设鸡酒薄祭”而已。
    “炙鸡絮酒”或称“只鸡絮酒”、“炙鸡渍酒”后来就成为以菲薄祭品凭吊故人的典故。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契弟张劭,谨以炙鸡絮酒,致祭于仁兄巨卿范君之灵曰:……”明·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谨奉去,朔日奠,望令祝史对灵几前读之,以泄殄瘁之哀,絮酒炙鸡,恐不蠲洁,不复賫上。”清·钱谦益《刘会卿病中典衣买歌者因持絮酒就其丧所试之》:“今日欢情犹未足,炙鸡絮酒还来续。”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诗:“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清·无名氏《帝城花样·韵香传》:“以只鸡絮酒酬韵香,韵香必含笑于九泉。”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东汉徐孺子)炙鸡渍酒,万里赴吊……有忠厚不忘恩之意。”也省作“炙鸡”、“鸡絮”。例句——明·张煌言《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挂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宋·刘克庄《风入松》词:“昔人徒步陈鸡絮,愧公家,仆马觥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有蜀人史叔夜者,怀鸡絮,号恸墓前,其家大喜,因厚遗之。”
    在范晔的《后汉书》中,还记载了一个徐稚报答郭林宗的故事。郭泰(字林宗)母亲死后,徐稚前去吊唁,在郭母墓前放了一束鲜草(生刍)。众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郭泰解释说:《诗经》中有一句“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话,(他这是在礼敬贤人,意在说明我和我母亲都有玉一样的品质。)我没有什么贤德能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这故事通常被称为“徐稚致刍”。
    与“炙鸡絮酒”相比,“生刍一束”祭品更薄,但却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正所谓“礼轻情义重”。
    此后“生刍”有时就在诗词或文章中,用来指代吊祭的祭品了。例如——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刍一束,泣血三年,不逾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刍致祭,弊帷成礼。瘗尔崇冈,全尔具体。”明·张煌言《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怅生刍何处投。”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