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诗词漫话 >> 内容

读唐诗务先博观

时间:2011-11-21 16:31:51 点击:

  核心提示:写诗需要有生活基础,读诗更要有生活基础,若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就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前人的诗作,甚至盲人摸象,主观臆断。《文心雕龙·知音》说得好:“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要成为唐诗的知音,就要博观现实...

    写诗需要有生活基础,读诗更要有生活基础,若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就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前人的诗作,甚至盲人摸象,主观臆断。《文心雕龙·知音》说得好:“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要成为唐诗的知音,就要博观现实世界。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云:“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风起则灯火摇曳,夜间大雨倾盆,是人们的普遍生活经验,但对“江鸣”则体会不到。清人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二曰:“峡中昼多阴,夜多雨,自巴以下,江声细如碎雪,乃悟杜诗‘江鸣雨夜悬’意。‘悬’字状景甚工,不知者以为不稳也。”王闿运身临其境,故能体味杜诗之妙。王维《使至塞上》诗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内地人较少到过边塞沙漠,读此诗句只能凭想象。《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读了这两句诗后,理解颇费苦心。她对黛玉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而从《王右丞集》笺注者赵殿成的思路去理解,则会有另一种体味:“或谓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可知“孤烟直”确为至真、至美,令人惊叹。香菱没去过边地,故体味不到“孤烟直”之意境,但她对内地风景很熟悉,因而对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两句体味得很自信。她说:“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贾宝玉听了这番话后赞道:“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可见读诗的“三昧”就在于以亲身经验来体会诗歌、欣赏诗歌。
    唐代诗人张继有首《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但去过吴地的人确实耳闻寺院半夜鸣钟。宋人陈正敏《遯斋闲览》说:“尝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曰:‘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问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声唯姑苏有之。”叶少蕴《石林诗话》又说:“余居吴下”,“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指出欧阳修“未尝至吴中”。欧阳修没亲身考察,就主观臆断,遂遭世人驳辨。
    韩愈的名诗《南山》中写南山景色时,有“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的诗句,后人说法不一。程千帆先生的体味较为真切:“盖往者于役西康,尝闻人云,凡祁寒逾大相,飞越诸岭,必以墨晶风镜自随。不尔,则当大雪既降,遍山皆白,反光射目,恒致泪下。及戊寅嘉平经过二岭,果如所言”。“则此泪目矇瞀,疑大雪之所致也。案方世举《注》引《释名》、《说文》,矇训‘有眸子而失明’,瞀训‘低目谨视’,亦与雪光反射、不能平视之意相合。惟南山地势及冬令温度,恐皆不侔于西陲诸雪山,其降雪时情状若何,固非践履其地弗得知矣”(《古诗考索》)。可见,没有广博的生活经验,就不能真切地理解唐诗,而只能凭书本、凭想象,就象香菱欣赏“大漠孤烟直”那样。

高玉昆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