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名句大全 >> 内容

蕴含哲理诗词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时间:2016-08-01 08:00:51 点击:

  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哲理类,与辩证法、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乐观精神、豁达情怀、积极意义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年代·作者】 唐...

 

【分类·归类·类别】
    哲理类,与辩证法、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乐观精神、豁达情怀、积极意义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年代·作者】
    唐代·刘禹锡

【全文·原文·全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赏析·引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被贬之地应召回京,在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便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对过往贬谪生活的追忆。巴山楚水原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刘禹锡被贬后,展转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凄凉地”是说这些地方的偏僻荒凉和对自己内心造成的伤痛。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弃置身”表示被扔在一边废弃不用的身份,亦即被贬谪。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是运用典故表达如今的感受。意思是怀念旧友可旧友已故,只能像向秀那样吟吟诗作作赋;回到家乡又像传说中的王质似的,恍如隔世。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事见《思旧赋》序),“闻笛赋”就是说的这段故实。“烂柯人”的典故出自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仍是抒发感受。白居易在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之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是为刘禹锡抱不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对白居易诗句的回应。他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以“千帆过”“万木春”形容朝中诸公,在自嘲的同时,格调明快乐观,全不以宦海沉浮为意,看到朝中新人辈出同样令人欣慰,表现了他积极豁达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示今天听到了你为我创作的诗歌不胜感慨,一切已经过去,让我们暂且端起酒杯振奋精神,重新再来吧。
    如今人们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发现了其辩证法意义,即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引用举例——
    高洪《安倍政权的错误史观与政治右倾化动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早已无数次证明过,试图重演历史悲剧的开倒车者最终将在历史中沉沦!
    李忠杰《青春中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抛弃了“沉舟”、“病树”之后,垂垂老矣的中华民族,终于在1949年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以“千帆竞发”的态势,迎来了“万木葱茏”的春天。
    江岳《画说子鼠》:
    回首往事,十年动乱中,大字报、大辩论、大批判,多少热血青年虚掷青春,迷失在歧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0年变革,几代人卓有成效的努力,巨大的代价换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诚剔《支撑铜价的“筹码”》:
    但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下游铜产品产量却在年年递增,因此观望与期待最终还是挡不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行业发展趋势。
    曲格平《精心规划创建绿色文明城市》: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文明的发展遵循交替更迭的规律,如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文明总是以千帆竞发、欣欣向荣的姿态永无休止地奔向未来。
    黄治雄《沉舟侧畔千帆过》:
    本周市场个股的表现可用两句话来概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鉴赏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