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嫦娥奔月(羿射九日)

时间:2011-11-26 08:10:52 点击:

  核心提示:嫦娥奔月故事来源,羿射九日的故事解读,嫦娥奔月故事文言文,羿射九日的故事来源,嫦娥奔月意蕴解读,嫦娥奔月故事在诗词中的运用。如“嫦娥应悔偷灵药”“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等。...

 

【原文·出处】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淮南子·外八篇》 节选

【译文·故事】

    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了姮娥,于是便以月桂树为媒证,结为夫妻。   
    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也都危害百姓。于是帝尧命令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下了九个太阳,杀死猰貐,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豨。民众都很高兴,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姮娥无计可施,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但并不忍心离开羿,而滞留在月宫之中。广寒宫里寂寥难耐,姮娥惆怅落寞就像丢了魂似的,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时光,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早日回到人间。
    羿听说姮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姮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据说民间有好多人都曾听到过羿与姮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释义·点评】

    这里包括了两个典故故事: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
    羿射九日塑造了羿大智大勇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寄托了古人类战胜自然永享太平的美好愿望。
    姮娥,亦即嫦娥。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著名爱情故事之一。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这里是说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偷吃了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这里的嫦娥,是自私而负心的形象,因此她的寂寞是自作自受。
    在《淮南子·外八篇》中,嫦娥是受害者,是要躲避逢蒙的加害,才不得已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嫦娥虽滞留在月亮广寒宫,但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羿,这才感动了月母,允许他们每年月圆相会。这里的嫦娥形象是痴情的,她的遭遇是让人同情的。
    在古典诗词中嫦娥屡屡被吟咏。唐·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有时则成为美女的代称。唐·杨巨源《名姝咏》:“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着重表现的是嫦娥悔不当初的心境;而和凝的《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则表现的是一个风流才子的自鸣得意。意思是,如果不是当初科举得中,又怎么会得到像嫦娥一样美丽的女人呢?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