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退避三舍

时间:2011-11-25 07:29:51 点击:

  核心提示:有关成语“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晋军为什么要退避三舍,退避三舍故事的原文,退避三舍表示的意思。...

 

【原文·出处】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退避三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节选

【译文·故事】

    (晋公子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释义·点评】

不谷:古代王侯自称之谦辞。
楚子:楚成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晋军会“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把军队后撤了九十里以兑现当初的诺言。在这个故事里,晋公子重耳的说话很有讲究,话说得客气但不失骨气,是非常经典的外交辞令。
    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退却避让九十里。后“退避三舍”常用以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明代叶宪祖《鸾鎞记·京晤》:“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儒林外史》第十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杨沫《青春之歌》:“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 ,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