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时间:2011-11-24 17:09:26 点击: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四川的一家媒体报道称,某某某协会理事长到成都考察时,“意外发现中国制鞋业的鼻祖就是三国时的汉昭烈皇帝刘备”,这是因为“刘备在成都建都后,当地的制鞋业在刘备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蜀国民间...

 

    前些日子四川的一家媒体报道称,某某某协会理事长到成都考察时,“意外发现中国制鞋业的鼻祖就是三国时的汉昭烈皇帝刘备”,这是因为“刘备在成都建都后,当地的制鞋业在刘备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蜀国民间鞋靴销售遍及魏、蜀、吴,成为蜀国有名的‘特产’”,因此,“西部鞋都工业园管委会已决定把刘备像请进工业园,作为武侯鞋业的文化象征”云云。看了这报道,给我的感觉是,我们有些人已经深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三昧了,只可惜在具体运用上,还不那么炉火纯青,还显得有点生拉硬扯。试想,刘备到成都时,早已不是“织履贩席”之辈了,他本人恐怕也是好汉羞提当年“勇”,不会把他的手艺传之四方惠及百姓,也不会号召蜀民效之仿之,言称“当年朕操此业财路大开,尔等何不据此谋生发家,富我汉室……”。所以,“影响”一说,实属妄想臆断,自作多情。

    鞋,古称足衣,最早为兽皮所制,是御寒之物,后来它也同冠、衣裳一起,成了等级身份的象征。《诗经》里的“赤舄几几”、“赤蒂金舄”和“纠纠葛屦”,谈的都是鞋的样子。“赤舄”和“金舄”,是指诸侯贵族穿的鞋子,“葛屦”则是老百姓穿的鞋子。随着社会的进步,鞋的花样日渐繁多,有了木鞋、草鞋、丝履等许多种。传说靴的产生,是来自孙膑受断足之刑后的皮统护膝;而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把介子推临死所抱之树制成木屐,每日向木屐鞠躬,据称那便是中国最早的木屐。后来诗人谢灵运又发明了登山的木鞋,使人在上山下山时都能如履平地,很为后人称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便有“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之句。旧时女人缠足,为了适应那“三寸金莲”,于是弓鞋绣履便应运而生。

    由于过去女人的脚总是羞于示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女人的脚在人们的意识里常常带有一种性色彩,因而有人还染上了“恋足癖”,进而爱屋及乌、爱脚及鞋。在欧美国家,女性如果在男人面前脱去鞋子,就意味着一种性挑逗。而在我国,曾经把性乱的女人称为“破鞋”,或许也是基于这种意识。在古代,有的男人对女人的绣鞋,总是浮想联翩津津乐道,品味把玩以呈风流。《水浒传》中,西门庆勾搭潘金莲,故意将双箸拂扫在地,“只见那妇人尖尖的一双小脚儿正翘在箸边。西门庆且不拾箸,便去那妇人绣花鞋儿上捏一把,那妇人便笑将起来……”。据说古代还有所谓的“金莲杯”,是把酒杯放在女人的小鞋里,手把小鞋来喝酒。现在想想都觉得恶心,不过那时节,恐怕纵有脚臭之气也会以为是兰麝之香的罢。

    鞋的属性,还让人把它和爱情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由于鞋子都是成双成对的,亦即《诗经》中“葛屦五两,冠緌双止”之义,所以过去在农村,姑娘对自己心爱的小伙儿表达情意常用的方式,便是亲手做一双千层底的布鞋,羞羞答答地送给他。有一个比喻说:“婚姻就象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的确如此,若非婚姻当事者,你便不能尽知一对夫妻的幸福与否。而新的婚姻也象刚穿上脚的新鞋,需要一段磨合期才会有舒适感。

    有人言鞋是吉祥物品,“鞋”与“邪”同音,故可以辟邪;也有人言,鞋可以作为很好的礼品,取其“平步青云”之意。不管是否受这些说法的影响,倒是真有以鞋送礼的一段故事。北京内联升鞋店创办于清咸丰年间,主要生产朝靴,为宫廷服务。当时的赵掌柜经营有方,在店内藏有一本“履中备载”,密不传人。它里面记载着王公贵族、京城高官、封疆大吏的靴鞋尺寸及喜欢的样式特点等。不管是进京举子巴结“恩师”,还是穷官想谋肥缺,常常到“内联升”打探“恩师”、上司的“足下之需”,花大价钱定制几双朝靴送去,以示“善体上情”。赵掌柜的买卖也因此而红红火火,名满京城。

    古语云“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说人生苦短,人的一生穿不了多少双鞋子;俗语言“今晚脱下的鞋子,不知明早还能不能穿上”,则是说人生无常,天灾人祸常常不期而至。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活相同的岁数,有的人穿的鞋子多,而有的人则穿的鞋子少。为什么呢?贫富使然,人的秉性有异。近日还看到一则新闻:“香港人造革大王”田家炳,仅捐资助学资金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可是他的一双鞋却穿了十年。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也想起了司空见惯的另一种情况:本该省鞋的人却很“费”鞋,而本该费鞋的人却很“省”鞋。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出入有车,双脚踏地毯的时候多,照说该省鞋吧,可她当时却拥有各式鞋子3000多双;那些拉车做苦力的人,全靠脚下的鞋助力,照说本应有很多鞋才是,可是他们却常常只有一双鞋,还前露趾头后露脚跟。当我们的企业已经制作出了标价98.16万元的天价鞋子时,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省鞋,手里拎着鞋却打着赤脚走在山路上,直到校门口才肯把鞋穿上……。

    鞋这东西,对于豪商巨贾之流,看重的是它的点缀作用,以之见“品位”、见档次,令足下生辉;而对于贫寒之士,则只是看到它的实用性,它象历经风浪的小船,虽残破不堪,却可以助自己在艰难的人生中颠簸求活。

杨新华

2003年1月19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