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贫家儿女多奇志

时间:2011-11-24 15:36:55 点击:

  核心提示:最近看了几篇报道,都是有关贫困大学生的。一篇说的是“大眼睛”苏明娟考上安徽大学两个月后,致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诚恳要求自行退出中国青基会对她的捐助计划。要求将捐助她的钱用于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还...

 

    最近看了几篇报道,都是有关贫困大学生的。一篇说的是“大眼睛”苏明娟考上安徽大学两个月后,致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诚恳要求自行退出中国青基会对她的捐助计划。要求将捐助她的钱用于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还有一篇说的是河南中医学院女大学生白云平,中学期间靠课余时间捡破烂卖钱挣生活费考上大学,在大学争取到打扫教室的勤工俭学岗位,每天只吃两元钱的伙食。同学们出于同情背地里为她捐了600元钱,她坚决不收。学校用这笔钱设立了“白云平助学基金”。再有一篇讲的是19岁的杜黎慧扛着一架修鞋机,来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为同学修鞋勤工俭学的事儿。她们给我一个共同的印象就是“人穷志不短”。

    在这几篇报道里,苏明娟要算是幸运的。1991年,她被《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选中,拍摄出“我要上学”的希望工程宣传照而广为人知,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人物。既圆了她的求学之梦,也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命运。今天,她主动提出不再接受向她提供的捐助,表明这孩子已经懂事了,有了向社会施以爱心的美好心愿。而相对于苏明娟,白云平和杜黎慧的行为,就更值得称赞,并且也更难能可贵了。

    其实大学生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年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走过勤工俭学之路。二十年前,我在大学里就曾见过一位这样的同学:每次食堂开饭,他都要把一些同学吃剩下扔掉的玉米饼子和馒头,捡到一个袋子里,然后在校园里的一个向阳的空地上晾晒,再想法运到老家去。那时候尽管我的家境也很困窘,我虽然不会扔掉哪怕一小口饼子,但扪心自问,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在大庭广众之间去做他那样的事儿,因此也从内心里对他充满了敬意。而大学生在校园里修鞋,也并不是自杜黎慧始,1986年,农家子弟李培栋就曾在兰州大学摆起过修鞋摊,后又被请进央视《实话实说》,进而名扬全国。之所以象这样的事儿今天仍会当新闻说,是因我们的社会与几年前又有所不同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大多数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纠缠,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很多人越来越讲究起“形象”来,这本也无可厚非,但继之而起的是有些人竟一味地追求时尚、贪图享乐了起来。这种风气也同样蔓延到了校园内:穿着讲时髦,花钱比大方,自觉不自觉地炫耀着自己的优越感,满足着自己的虚荣心。家境稍差的学生,有的是靠贷款来维持学业的,而做勤工俭学的,也大都做个“家教”或在课题组帮帮忙之类的不影响“形象”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白云平和杜黎慧的举动便显得非同寻常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早就有人呼吁对下一代实行“磨难”教育,这种心愿无疑是好的。但是任何所谓的“磨难”,只能是“人造”的磨难,总会显得有些矫情,它与生活本身、与人之求生的艰难相较都是不可比拟的,因而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也不可同日而语。象白云平和杜黎慧的行为就绝没有一点“作秀”的成分,是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们那种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敢于向世俗挑战的勇气。而一旦生活走入坦途,他们也往往更具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云云,或许换一种说法才更为合适:经过苦心志、劳筋骨磨练的人,庶乎堪当大任。

杨新华

2002年11月10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 下一篇:百姓喜欢放下架子的官
  • 上一篇:光棍儿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